數據顯示,2017年我國限額以上化妝品零售額為2514億元,同比增長13.5%,截至2018年底,全國化妝品零售額已達2619億元,同比增長9.6%。
根據預測,2019年我國化妝品零售額將達到2963億元,如果按照CAGR為8%估算的話,預計2023年我國化妝品零售額將超過4000億元,約為4354億元,由此可知,國內化妝品市場上限巨大。
在眾多國際知名品牌加速進入中國化妝品市場,逐步趕超本土品牌的背景下,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。
化妝品行業快速發展
作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,最近幾年,化妝品市場的增長速度已躍居首位。
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,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,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化妝品市場需求逐步打開,化妝品消費可支配收入比重不斷提高,這為化妝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。
此外,隨著“男色”時代的到來,男士化妝品藍海市場的潛力已越發明顯,讓化妝品市場變得更為廣闊。數據顯示,2018年全年男士化妝品銷售額同比增長位居彩妝類榜首,高達89.0%。其中男性眉筆的生長率為214%,男性BB霜/CC乳膏的生長率為185%,男性唇膏的增長率為278%。
市場競爭更加激烈
從以上數據不難發現,我國化妝品行業已非昔日可比,逐漸形成了龐大的化妝品經濟鏈。但同樣增長迅速的是中國化妝品市場品牌之間的競爭激烈程度。在國內市場,中國化妝品行業仍以國際品牌為主,尤其是高端護膚品領域。由于國內護膚品牌發力較晚,高端市場幾乎被國際品牌壟斷。國際化妝品品牌憑借品牌優勢,累積知名度,穩定產品質量,成熟渠道鋪設等全球優勢,在中國高端市場贏得了龐大而穩定的客戶群。在國際市場上,中國化妝品品牌僅占高端消費市場的2%,全球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化妝品公司中沒有國產品牌。
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,中國化妝品行業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的競爭格局,其國內企業數量有近4000家,但普遍規模較小,一直以來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,相比在我國化妝品市場上占據著主導地位的國際品牌而言,市場競爭實力嚴重不足。此外,化妝品行業人才匱乏。儲備的短缺是全方位的,包括研發,管理,管理等方面的人才。高層次人才的缺乏是化妝品企業未來發展的主要瓶頸。